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孩子们被家庭过分关注,这使孩子们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园道德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校园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能够更好地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与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下来便来说说中小学生文明礼仪都有哪些内容。

学校礼仪

1 、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上课作好课前准备,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做好笔记,课堂上应独立完成作业,不随便离位走动,不说悄悄话,不吃东西;下课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尊师礼仪: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向老师问好;与老师交谈应面对老师,神情专注,认真听老师讲话,离开时有礼貌地向老师道别。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3、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要互相帮助,不说脏话,不打架,不给同学起外号。不小心碰到别人后,要及时主动承认错误,说话语气要友好;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4、校内公共场所礼仪: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5 、升旗礼仪:立正站立,行注目礼,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家庭礼仪:

1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听取他们的教导和指点。

2 、关心体贴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打扫卫生等,主动为父母服务,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

3 、对父母态度端正。不顶撞父母,不闹脾气,离家或回家与父母打招呼,

4 、生活节俭,不浪费,不摆阔气,不虚荣攀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过分要求。

5、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离家时间较长,打电话事先通知家人。

称谓礼仪

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标准称呼。对亲人不要连姓带名称呼,同学间则可以用姓名称呼。

餐桌礼仪

让长辈先入座,等父母长辈开始吃才能拿起筷子,不无故讲话,不狼吞虎咽;不偏食、不挑食,饭前前后帮忙收拾碗筷,擦桌子洗碗。

待客礼仪

礼貌待客,谦虚有礼,有客人来访,应以礼相待,起立相迎,热情招呼,主动问候,微笑致意,端茶送水。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穿着礼仪

按照学校规定穿校服,仪表整洁大方,着装朴素得体;在学校不化妆,不佩戴饰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裤衩和拖鞋。

行走礼仪

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下楼梯、过楼道靠右行,有序进出教室不拥挤,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乘车礼仪

1 、自觉排队候车,有秩序地上下车。

2 、在车内不吃东西,文明乘车,自觉保持车厢洁净。

3 、不抢占座位,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4 、在车上不做危险动作,注意乘车安全。

社会礼仪

1、与人交谈,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和气。听取他人发言或说话时,要正视对方,不能漫不经心,不能随便插话。

2、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能挖耳、抠鼻、剃牙、剪指甲等。

3 、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4、遵守公共秩序,应排队购票购物,对他人有礼貌。

5 、爱护公共设施,爱惜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和生态环境。

文明礼仪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发展。积极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